Skip to content

RSS 实测:4 个值得长期订阅的技术博客

整理 ShareSite 的博客目录时,我把 资料/rss/blog.md 里提到的站点一一打开,重新梳理它们的定位和实际更新质量。下面四个源在过去一年依旧保持可读性,而且风格差异明显,合起来可以覆盖从前端到系统架构、再到游戏设计的不同视角。

阮一峰的网络日志:最稳定的技术周刊

阮一峰的网络日志

科技爱好者周刊、ES6 教程、网络协议解读

访问网站
  • 价值点:周五更新的《科技爱好者周刊》精选资讯、工具、阅读材料,密度高且有作者自己的取舍。配套的 ES6、Git、网络协议教程在国内已经形成事实标准,遇到概念性问题时翻旧文档仍然有效。
  • 评判:内容跨度大但都基于作者亲自试过的资料,不是拼贴。偶尔的社会科技评论也在掌控范围之内,很少出现“传闻式”引用。
  • 适用场景:需要把握国内前端 & 全栈趋势的人,把它放在 RSS 里可以每周做一次信息盘点。

左耳朵耗子(CoolShell):系统架构的“长文档档案馆”

左耳朵耗子 - CoolShell

系统编程、工程文化、职业发展

访问网站

CoolShell 并不是高频更新,但凡是新文章,就会是类似《一个程序员的成长之路》《如何设计高并发系统》这类 1 万字级别的深度稿。在国内能把工程文化、系统设计和职业选择写得这么直接的人并不多。

评判角度:它的优势在于“可反复查”,很多篇章甚至被整理到《左耳听风》专栏继续拓展。缺点是排版老派、插图不多,阅读体验更像技术档案,适合带着问题检索,不适合碎片时间的「刷 feed」。

Dan Luu:把硬件和软件放在同一张桌子上的分析

Dan Luu Blog

系统性能、网络延迟、行业观察

访问网站

Dan Luu 的文章数量不多,但每一篇都以大量实验数据或访谈为基础,例如《Why Do Keyboards Cost More than 5 Dollars?》《Computer Latency at a Human Scale》这样的文章,会把硬件参数、网络链路、软件堆栈放在一起衡量。这种跨层级评估非常稀缺。

  • 亮点:结论基于真实测量,还会附链接和脚注说明假设。对需要系统性能优化的工程师来说,它提供了一个“如何设计实验”的范本。
  • 提醒:更新节奏慢(大约季度级别),但旧文不过期。建议在 RSS 里开通知,而不是期待每日推送。

Netflix Tech Blog:大型分布式团队的生产案例库

Netflix Tech Blog

分布式系统、Chaos 工程、媒体管线

访问网站

Netflix 官方技术博客常常以项目回顾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分布式实践:从最早的 Chaos Monkey,到近年的媒体编码流水线、机器学习推荐系统,都能看到详细的架构组合和踩坑记录。

  • 评判:文章需要一点背景知识才能看懂,但胜在透明——例如大规模迁云、Java 微服务治理、AB 实验的度量方式,都直接给出工具链和指标。对于需要说服团队做架构演进的人,这些案例是很好的论据来源。
  • 阅读策略:配合关键词搜索,比如“playback”、“orchestration”、“observability”,能迅速定位到对口的文章;而且 Medium 站内 RSS 可直接订阅,方便被动接收新案例。

Lost Garden:游戏设计方法论的灵感仓库

Lost Garden by Daniel Cook

游戏设计框架、经济系统、原型实验

访问网站

Daniel Cook 长期从游戏经济与交互设计角度写作,《Skill Atoms》《Loot Drop Design》这类文章,会把设计思路拆解成图表、原型步骤,让独立游戏开发者可以直接拿去实践。

评判视角

  • 不是发布会式的宣传稿,而是围绕一个机制(比如资源循环、玩家动机)进行推理。
  • 文章经常附带 Excel 模板或流程图,帮助读者快速“复现”他的思路。
  • 更新周期依赖作者的工作节奏,有时会停几个月,但每篇文章都可以作为创意工作坊的教材。

把这些博客放在同一个 RSS 分组里,可以形成一个“自上而下”的知识结构:阮一峰提供日常资讯,CoolShell 帮你梳理架构思考,Dan Luu 补上实证角度,Netflix Tech Blog 则给出大厂落地案例,而 Lost Garden 负责保持设计灵感。这样的组合能让信息流既不过于单一,也不会被无意义的噪音填满。***